医学衷中参西录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09章 医案(15)

非然者则剂轻原不能挽回重病,若剂重作一次服病患又将不堪。惟将药多煎少服,病愈不必尽剂,此以小心行其放胆,洵为挽回险病之要着也。

18.温病兼下痢

袁姓妇,年三十六岁,得温病兼下痢证。

病因 仲秋乘火车赴保定归母家省视,往来辛苦,路间又兼受风,遂得温病兼患下痢。

证候 周身壮热,心中热而且渴,下痢赤多白少,后重腹疼,一昼夜十余次,舌苔白浓,中心微黄,其脉左部弦硬,右部洪实,一息五至。

诊断 此风温之热已入阳明之腑,是以右脉洪实,其炽盛之肝火下迫肠中作痢,是以左脉弦硬。

夫阳明脉实而渴者,宜用白虎加入参汤,因其肝热甚盛,证兼下痢,又宜以生山药代粳米以固下焦气化,更辅以凉肝调气之品,则温与痢庶可并愈。

处方 生石膏(三两捣细) 野党参(四钱) 生怀山药(一两) 生杭芍(一两) 知母(六钱) 白头翁(五钱) 生麦芽(四钱) 甘草(四钱)将药煎汤三盅,分三次温饮下。

复诊 将药分三次服完,温热已退强半,痢疾已愈十之七八,腹已不疼,脉象亦较前和平,遂即原方略为加减俾再服之。

处方 生石膏(二两捣细) 野台参(三钱) 生怀山药(八钱) 生杭芍(六钱)知母(五钱) 白头翁(五钱) 秦皮(三钱) 甘草(三钱)共煎汤两盅,分两次温服下。

效果 将药煎服两剂,诸病皆愈,惟脉象似仍有余热,胃中似不开通懒于饮食。俾用鲜梨、鲜藕、莱菔三者等分,切片煮汁,送服益元散三钱许,日服两次,至三次则喜进饮食,脉亦和平如常矣。

帮助 凡温而兼痢之证,最为难治。盖温随下痢深陷而永无出路,即痢为温热所灼而益加疼坠,惟石膏与人参并用,能升举下陷之温邪,使之徐徐上升外散。而方中生山药一味,在白虎汤中能代粳米以和胃,在治痢药中又能固摄下焦气化,协同芍药、白头翁诸药以润肝滋肾,从容以奏肤功也。至于麦芽炒用之为消食之品,生用之不但消食实能舒发肝气,宣散肝火,而痢病之后重可除也。至后方加秦皮者,取其性本苦寒,力善收涩,借之以清热补虚,原为痢病将愈最宜之品。是以《伤寒论》白头翁汤中亦借之以清厥阴热痢也。

19.温病兼下痢

天津姚姓媪,年六旬有二,于孟秋得温病兼下痢。

病因 孟秋天气犹热,且自觉心中有火,多食瓜果,又喜当风乘凉,遂致病温兼下痢。

证候 周身灼热,心中热且渴,连连呻吟不止,一日夜下痢十二三次,赤白参半,后重腹疼,饮食懒进,恶心欲呕,其脉左部弦而兼硬,右部似有力而重按不实,数近六至。延医治疗近旬日,病益加剧。

诊断 其左脉弦而兼硬者,肝血虚而胆火盛也。其右脉似有力而重按不实者,因其下痢久而气化已伤,外感之热又侵入阳明之腑也。其数六至者,缘外感之热灼耗已久,而其真阴大有亏损也。证脉合参,此乃邪实正虚之候。拟用拙定通变白虎加人参汤,及通变白头翁汤二方相并治之。

处方 生石膏(二两捣细) 野台参(四钱) 生怀山药(一两) 生杭芍(一两)白头翁(四钱) 金银花(四钱) 秦皮(二钱) 生地榆(二钱)甘草(二钱) 广三七(二钱轧细) 鸦胆子(成实者五十粒去皮)共药十一味,先用白糖水送服三七、鸦胆子各一半,再将余药煎汤两盅,分两次温服下。至煎渣再服时,亦先服所余之三七、鸦胆子。

复诊 将药煎服日进一剂,服两日表里之热皆退,痢变为泻,仍稍带痢,泻时仍觉腹疼后重而较前轻减,其脉象已近平和,此宜以大剂温补止其泄泻,再少辅以治痢之品。

处方 生怀山药(一两) 炒怀山药(一两) 龙眼肉(一两) 大云苓片(三钱)生杭芍(三钱) 金银花(三钱) 甘草(二钱)共煎汤一大盅,温服。

效果 将药煎服两剂,痢已净尽而泻未全愈,遂即原方去金银花、芍药,加白术三钱,服两剂其泻亦愈。

20.暑温兼泄泻

天津侯姓学徒,年十三岁,得暑温兼泄泻。

病因 季夏天气暑热,出门送药受暑,表里俱觉发热,兼头目眩晕。服药失宜,又兼患泄泻。

证候 每日泄泻十余次,已逾两旬,而心中仍觉发热懒食,周身酸软无力,时或怔忡,小便赤涩发热,其脉左部微弱,右部重按颇实,搏近六至。

诊断 此暑热郁于阳明之腑,是以发热懒食,而肝肾气化不舒,是以小便不利致大便泄泻也。当清泻胃腑,调补肝肾,病当自愈。

处方 生怀山药(两半) 滑石(一两) 生杭芍(六钱) 净萸肉(四钱)生麦芽(三钱) 甘草(三钱)共煎汤一大盅,温服。

复诊 服药一剂泻即止,小便通畅,惟心中犹觉发热,又间有怔忡之时,遂即原方略为加减俾再服之。

处方 生怀山药(一两) 生怀地黄(一两) 净萸肉(八钱) 生杭芍(六钱)生麦芽(二钱) 甘草(二钱)共煎汤一大盅,温服。

效果 将药连服两剂,其病霍然全愈。

帮助 初次所用之方,即拙拟之滋阴清燥汤加山萸肉、生麦芽也。

从来寒温之热传入阳明,其上焦燥热下焦滑泻者,最为难治,因欲治其上焦之燥热,则有碍下焦之滑泻;欲补其下焦之滑泻,则有碍上焦之燥热,是以医者对之恒至束手。

然此等证若不急为治愈,则下焦滑泻愈久,上焦燥热必愈甚,是以本属可治之证,因稍为迟延竟至不可救者多矣。惟拙拟之滋阴清燥汤,山药与滑石并用,一补大便,一利小便。而山药多液,滑石性凉,又善清上焦之燥热,更辅以甘草、芍药以复其阴(仲景谓作甘草芍药汤以复其阴),阴复自能胜燥热,而芍药又善利小便,甘草亦善调大便,汇集四味为方,凡遇证之上焦燥热下焦滑泻者,莫不随手奏效也。间有阳明热实,服药后滑泻虽止而燥热未尽清者,不妨继服白虎汤。其热物理虚者,或服白虎加人参汤,若虑其复作滑泻,可于方中仍加滑石三钱,或更以生山药代粳米煎取清汤,一次只饮一大口,徐徐将药服完,其热全消,亦不至复作滑泻。愚用此法救人多矣,滋阴清燥汤后,附有治愈多案可参观也。至此案方中加萸肉、生麦芽者,因其肝脉弱而不舒,故以萸肉补之,以生麦芽调之,所以遂其条达之性也。至于第二方中为泻止小便已利,故去滑石。为心中犹怔忡,故将萸肉加重。为犹有余热未清,故又加生地黄。因其余热无多,如此治法已可消除净尽,无须服白虎汤及白虎加人参汤也。

21.温病

武清县孙××,年三十三岁,于孟秋时得温病。

病因 未病之前,心中常觉发热,继因饭后有汗,未暇休息,陡有急事冒风出门,致得温病。

证候 表里俱觉壮热,嗜饮凉水、食凉物,舌苔白浓,中心已黄,大便干燥,小便短赤,脉象洪长有力,左右皆然,一分钟七十八至。

诊断 此因未病之先已有伏气化热,或有暑气之热内伏,略为外感所激,即表里陡发壮热,一两日间阳明府热已实,其脉之洪长有力是明征也。拟投以大剂白虎汤,再少佐以宣散之品。

处方 生石膏(四两捣细) 知母(一两) 鲜茅根(六钱) 青连翘(三钱)甘草(三钱) 粳米(三钱)共煎汤三盅,分三次温服下。

复诊 将药分三次服完,表里之热分毫未减,脉象之洪长有力亦仍旧,大便亦未通下。此非药不对证,乃药轻病重药不胜病也。夫石膏之性《神农本草经》原谓其微寒,若遇阳明大热之证,当放胆用之。拟即原方去连翘加天花粉,再将石膏加重。

处方 生石膏(六两) 知母(一两) 天花粉(一两) 鲜茅根(六钱)甘草(四钱) 粳米(四钱)共煎汤三大盅,分三次温服下。

复诊 将药分三次服完,下燥粪数枚,其表里之热仍然不退,脉象亦仍有力。愚谓孙××曰:余生平治寒温实热证,若屡次治以大剂白虎汤而其热不退者,恒将方中石膏研极细,将余药煎汤送服即可奏效。今此证正宜用此方,孙××亦以为然。

处方 生石膏(二两研极细) 生怀山药(二两) 甘草(六钱)将山药、甘草煎汤一大碗,分多次温服。每次送服石膏末二钱许,热退勿须尽剂,即其热未尽退,若其大便再通下一次者,亦宜将药停服。

效果 分六次将汤药饮完,将石膏送服强半,热犹未退,大便亦未通下,又煎渣取汤两盅,分数次送服石膏末,甫完,陡觉表里热势大增。时当夜深,不便延医。孙××自持其脉弦硬异常,因常阅《衷中参西录》,知脉虽有力而无洪滑之象者,用白虎汤时皆宜加人参,遂急买高丽参五钱,煮汤顿饮下,其脉渐渐和缓,热亦渐退,至黎明其病霍然全愈矣。

帮助 按伤寒定例,凡用白虎汤若在汗吐下后及渴者,皆宜加人参。细询此证之经过始知曾发大汗一次,此次所服之药虽非白虎汤原方,实以山药代粳米,又以石膏如此服法,其力之大,可以不用知母是其方亦白虎汤也。若早加党参数钱,与山药、甘草同煎汤以送服石膏,当即安然病愈。乃因一时疏忽,并未见及,犹幸病者自知医理以挽回于末路。此虽白虎汤与人参前后分用之,仍不啻同时并用之也。

此证加人参于白虎汤中其益有三:发汗之后人之正气多虚,人参大能补助正气,俾正气壮旺自能运化药力以胜邪,其为益一也;又发汗易伤津液,津液伤则人之阴分恒因之亏损。人参与石膏并用,能于邪热炽盛之时滋津液以复真阴,液滋阴复则邪热易退,其为益二也;又用药之法,恒热因凉用凉因热用,《内经》所谓伏其所因也。此证用山药、甘草煎汤送服石膏之后,病则纯热,药则纯凉,势若冰炭不兼容,是以其热益激发而暴动。加人参之性温者以为之作引,此即凉因热用之义,为凉药中有热药引之以消热,而后热不格拒转与化合,热与凉药化合则热即消矣,此其为益三也。统此三益观之,可晓然于此病之所以愈,益叹仲圣制方之妙。即约略用之,亦可挽回至险之证也。

22.温病兼项后作疼

李姓媪,年八旬有三,于孟夏得温病,兼项后作疼。

病因 饭后头面有汗,忽隔窗纱透入凉风,其汗遂闭,因得斯证。

证候 项疼不能转侧,并不能俯仰,周身发灼热,心中亦热,思凉物,脉象左部弦而长,右部则弦硬有力,大便干燥,小便短少。

诊断 此因汗出腠理不闭,风袭风池、风府,是以项疼,因而成风温也。高年之脉,大抵弦细,因其气虚所以无甚起伏,因其血液短少,是以细而不濡,至于弦硬而长有力,是显有温热之现象也。此当清其实热而辅以补正兼解表之品。

处方 生石膏(一两轧细) 野台参(三钱) 生怀地黄(一两) 生怀山药(五钱)玄参(三钱) 沙参(三钱) 连翘(二钱)西药阿斯匹林一瓦,先将阿斯匹林用白糖水送下,继将中药煎汤一大盅,至甫出汗时,即将汤药乘热服下。

效果 如法将药服下后,周身得汗,表里之热皆退,项之疼大减,而仍未脱然。俾每日用阿斯匹林一瓦强(约三分),分三次用白糖水送下,隔四点钟服一次。若初次服后微见汗者,后两次宜少服,如此两日,项疼全愈。盖阿斯匹林不但能发汗去热,且能为热性关节疼痛之最妙药也。

23.温病兼胁疼

天津李××,年三十八岁,于孟冬上旬得温病。

病因 其妻于秋间病故,子女皆幼,处处须自经管,伤心又兼劳心,遂致暗生内热,薄受外感,遽成温病。

证候 初得时,即表里俱热,医者治以薄荷、连翘、菊花诸药,服后微见汗,病稍见轻。至再诊时,病患自觉呼吸短气,此气郁不舒也,医者误以为气虚,遂于清热药中加党参以补其气,服后右胁下陡然作疼,彻夜不能卧,亦不能眠,心中发热,舌苔白浓,大便四日未行,其左右脉皆弦,右部尤弦而有力,一分钟八十二至。

诊断 凡脉象弦者主疼,又主血液短少,此证之右胁非常疼痛,原为证脉相符,而其伤心劳心以致暗生内热者,其血液必然伤损,此亦证脉相符也。其右脉弦而有力者,外感之热已入阳明之府也。拟治以白虎汤而辅以开郁滋阴之品。

处方 生石膏(二两轧细) 知母(八钱) 玄参(八钱) 天冬(八钱)川楝子(五钱捣碎) 生莱菔子(五钱捣碎) 连翘(三钱) 甘草(二钱) 粳米(三钱)共煎汤两大盅,分两次温服下。

复诊 将药服完,热退强半,胁疼已愈三分之二,脉象变为浮弦,惟胸膈似觉郁闷,大便犹未通下。再治以宽胸清热润燥之剂,为其脉浮有还表之象,宜再少加透表之药以引之外出,其病当由汗而解。

处方 糖栝蒌(二两切碎) 生石膏(一两捣细) 知母(五钱) 玄参(五钱)连翘(三钱) 川楝子(四钱捣碎) 甘草(二钱)共煎汤两盅,分二次温服下。其服完两次之后,迟一点钟再服西药阿斯匹林一瓦。温复以取微汗。

效果 如法将药服完,果周身皆得微汗,病若失,其大便亦通下矣。

24.风温兼喘促

辽宁赫姓幼子,年五岁,得风温兼喘促证。

病因 季春下旬,在外边HT 戏,出汗受风,遂成温病。医治失宜,七八日间又添喘促。

证候 面红身热,喘息极迫促,痰声漉漉,目似不瞬。脉象浮滑,重按有力。指有紫纹,上透气关,启口视其舌苔白而润。问其二便,言大便两日未行,小便微黄,然甚通利。

诊断 观此证状况已危至极点,然脉象见滑,虽主有痰亦足征阴分充足。且视其身体胖壮,知犹可治,宜用《金匮》小青龙加石膏汤,再加杏仁、川贝以利其肺气。

处方 麻黄(一钱) 桂枝尖(一钱) 生杭芍(三钱) 清半夏(二钱)杏仁(二钱去皮捣碎) 川贝母(二钱捣碎) 五味子(一钱捣碎) 干姜(六分)细辛(六分) 生石膏(一两捣细)共煎汤一大盅,分两次温服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