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南史增梁书琐言碎事
《武帝纪》,(增)帝兵围郢州,城将破,有毛人数百,泣投黄鹄矶,盖城之精也。帝东下,所乘船常有两龙导引,左右皆见之。军至建业,围六门,东昏将桓和绐东昏出战,因来降。时民间谓密相欺者为“和欺”,梅虫儿等曰:“今日败于桓和,可谓‘和欺’矣。”(又增)帝少时符瑞,及在位,信奉佛教,重云殿游仙化生皆动,又海中浮鹄山女子献红席等事。
《简文纪》,(增)昭明太子梦以己班剑授简文,已而昭明薨,简文果为皇太子。
《元帝纪》,(增)生时符瑞,武帝梦眇目僧执香炉,托生宫中。适采女阮姓侍侧,始褰帷,有风回裾,武帝竟感幸之,遂生帝。(又增)帝工书善画,自图宣尼像,为之赞,人称三绝。自承圣三年,主衣库有黑蛇丈许,数十小蛇随之。帝恶之,左右曰:“钱龙也。”乃取数千万钱镇其地以压之。又有蛇落帝帽上,所御肩舆中有小蛇蜿蜒其中。又有龙腾空去,六七小龙随之。群鱼腾跃,坠死于地。未几江陵陷,为西魏所灭。
《郗皇后传》,(增)后酷妒。及终,化为龙,入宫,通梦于帝,或见形。帝体将不安,龙辄激水腾涌于露井上。常置银辘轳金瓶,灌百昧以祀之。故帝终身不复娶后。
《丁贵嫔传》,(增)郗后遇之无道,常使日舂米五斛,每中程,若有神助者。
《昭明太子传》,(增)武帝在襄阳起兵时,尚未有子,在途闻太子生,又徐元瑜降,而萧颖胄死,人以为同时三庆。又太子十二岁时,见狱官持案牍,问左右我得判否,即取来,皆署杖五十。有司不敢行,具以闻帝,帝笑而从之。
《南康王会理传》,(增)会理在湘州,行事刘纳尝禁其所为,会理乃诬以赃贿,收送建业。纳曰:“我一见至尊,当使汝等知。”会理遂使人杀之于路,百口俱尽。
《庐陵王续传》,(增)元帝母阮得幸由丁贵嫔之力,故元帝与简文帝相得,与续亦少相狎,长而相谤。元帝自荆州还京,携所宠李桃儿俱归。时宫禁门户甚严,续奏之,元帝惧,遂先送桃儿还荆,所谓西归内人也。后续死,元帝在江州闻之,喜跃,さ为之破。又续好聚敛,临终,启上金银器千余件,帝乃知其多财。谢宣融曰:“王之过如日月之蚀,欲令陛下知之,故终不隐。”帝意乃解。
《武陵王纪传》,(增)纪初授扬州时,帝于诏书内增数语曰:“贞白俭素,是其清也。临财能让,是其廉也。知法不犯,是其慎也。庶事无留,是其勤也。”后使都督益州,纪辞以远。帝曰:“天下若乱,惟益以可免,故以处汝,汝念我老,我犹当再见汝还益州也。”
《临贺王正德传》,(增)正德奔魏时,为诗纳火笼中,即咏火笼曰:“桢干屈曲尽,兰麝氛氲消。欲知怀炭日,正是履冰朝。”至魏,称被废太子。萧宝夤在魏,请杀之,不果。
《萧昂传》,(增)有一女子,年二十许,散发黄衣,在武窟山石室中,不甚食,或饮少酒,鹅卵一二,故人呼为圣姑,求子多验,造之者满山谷。昂呼问,无所对。以为妖,鞭之二十,创即差,失所在。
《萧业传》,(增)其父懿被害时,业与二弟藻、象俱逃匿王严秀家。东昏收严秀付狱,考掠备至,以钳拔手爪,至死不言,乃免祸。(又增)业以私米购甓,助修城工,武帝嘉之,出刺湘州。有二虎无故毙于道,有人谓刺史德政所致,言讫不见。
《萧藻传》,(增)其从孙韶为童时,庾信爱之,有断袖之欢,衣食皆资于信。后入梁,韶镇郢州,信过之,韶接信甚薄,坐青油幕,引信入宴,坐信别榻,有自矜色。信不能堪,乃径上韶床,践踏希馔,直视曰:“官今日形容大异。”韶甚渐。
《永阳王敷传》,(增)敷仕齐为随郡内史,有美政。齐明帝谓徐孝嗣曰:“学士不解治官,闻萧随州置酒清谈,而路不拾遗。”
《南平王伟传》,(增)其世子恪为雍州刺史,任用其客江仲举、蔡、王台卿、庾仲雍,百姓每有诉,必数处输钱,民间歌曰:“江十万,蔡五百,王新车,庾大宅。”武帝闻之,为接其句曰:“主人愦愦不如客。”
《范云传》,(增)云在齐时,为明帝述太宰文宣王梦中之事,明帝哀感,待其子昭胄等稍弛。江┙尝求云女结婚,以翦刀为聘,及┙贵,云曰:“荆布之室,理隔华盛。”乃还其翦,┙别结姻焉。梁武少与云相得,云乃筑室相依。帝每至其家,云妻辄闻跸声。又尝与云宿顾之舍,之妻方产,有鬼在外曰:“此中有王有相。”云谓帝曰:“王当仰属,相以见归。”后果验。
《江淹传》,(增)晚年才思微退,梦张景阳向其索锦,淹探怀中数尺与之。景阳曰:“那便割裂都尽。”顾见邱迟曰:“余此数尺,聊以遗君。”又梦郭璞向其索笔,淹即以五色笔与之。尔后为诗,终无新句。
《任传》,(增)在齐东昏时,纡意于梅虫儿,得中旨,用为中书令。往谢尚书令王亮,亮曰:“卿宜谢梅,那忽谢我。”(又增)时人称任笔沈诗,以为病。晚节更好作诗,欲以倾沈,而用事过多,属词不得流便。都下士子慕之,转为穿凿,于是有才尽之叹矣。
《王僧孺传》,(增)僧孺论《素问》中用砭石事,谓古人以石为针,许慎《说文》所谓以石刺病也。又载晋、宋以来谱学散乱一事。又附同时文人虞羲、邱国宾、萧文炎、邱令楷、江洪、刘孝孙、徐夤等,因叙文炎等击钵立韵,响灭而诗成等事。
《胡僧传》,(增)僧尝以所加鼓吹置斋中自娱,或言此是公羽仪,公名位已重,不宜若此。答曰:“我性爱之,恒须见耳。”出游亦以自随。
《阴子春传》,(增)青州有神庙,刺史王神念毁之。栋上一大蛇,长丈余,遂入海。子春夜梦一人乞地安置,乃办牲醴,请召安置一处。夜梦前人来谢曰:“当以一州相报。”后果因破魏兵,授南青州刺史。
《杜岸传》,(增)岸为萧所擒,母数岸罪,岸斥之为老婢。命拔其舌,脔其肉而烹之,尽灭诸杜,发其冢墓。及建业平,杜﹀兄弟亦发安宁陵以报。
以上所增皆琐言碎事,无甚关系者。李延寿修史,专以博采异闻,资人谈助为能事,故凡稍涉新奇者,必罗列不遗,即记载相同者,亦必稍异其词,以骇观听。如《羊侃传》谓武帝新造两刀,槊长丈四尺,令侃试之,《南史》则谓长二丈四尺。《梁书》谓侃挽弓至十余石,《南史》则云二十石。皆欲以奇动人也。然有时采掇过多,转觉行文芜杂者。如《豫章王综传》,正叙综奔魏后,梁兵大溃而归,为魏兵抄掠,而因及任焕乘骓马走,为抄伤足,歇桥下,抄者又至,焕足伤不能上马,马跪其前蹄,焕遂得骑而逸。又如《王僧辨传》,正叙其攻郢州入罗城,忽又叙有大星如车轮坠贼营,去地十余丈,又有龙五色光耀,入鹦鹉洲水中等事。平郢州后,正叙其进兵浔阳,忽又叙军中多梦周、何二庙神云,吾已助天子讨贼,乘朱航而返,曰已杀景矣,同梦者数十百人等事。及师至鹊头,风浪大作,僧辨仰天告誓,风遂止息,忽又叙群鱼跃水飞空,官军上有五色云,双龙夹槛等事。既更订师,又奉命征陆纳。方叙纳据长沙拒守,忽又叙天日清明,俄而大雨,时人谓为泣军,咸知纳必败也。又有两龙自城西江中腾跃升天,遥映江水,父老咸悲曰:“地龙已去,国其亡乎!”诸如此类,必一一装入,毋怪行文转多涩滞,不如《梁书》之爽劲也。
梁南二史歧互处
《长沙嗣王业传》,《梁书》叙其父懿,当东昏无道,崔慧景奉江夏王宝元围台城,东昏徵懿赴援。懿在历阳,即投箸而起,进兵击败慧景,乃加懿侍中尚书令。而幸臣茹法珍等忌懿功高位重,寻构东昏赐死。《南史 懿传》则谓懿率兵入援时,武帝遣虞安福劝懿,诛贼后即勒兵入宫,行伊、霍故事,若放兵受其厚爵,必生后悔。懿不从,遂及于难云。案懿在历阳,闻诏即赴,一二日已达京师败慧景,时武帝方在襄阳,距京二千里,岂能逆知其事,而遣使在未平慧景之先,此必误也。《梁书》本传无武帝劝懿废立之事,《南史》慧景未反前,武帝遣赵祖悦劝懿兴晋阳之甲,当即此一事而系之于两处耳。
《邵陵王纶传》,《梁书》载其少年为丹阳尹时,侵渔细民,为少府丞何智通所奏,纶使戴子高刺杀智通。智通子诉于阙下,帝令围纶第捕子高,纶匿之,竟不出,坐是罢官,后更遏。其载纶之不善如此而已。《南史》则增纶因帝敕责,乃取一老公类帝者,加以衮冕,朝以为君,自陈无罪,旋即剥褫而挞之于庭。又因昭明太子薨,帝立简文为太子,纶以为非,乃伏兵于莽,常伺车驾,有张僧胤知之,谋颇泄。又献曲阿酒百器,帝以赐寺人,饮之而薨。帝由此始不自安,每加卫士以警宫禁云。案纶当侯景之变,率兵赴援,钟山之战最力,后兵败而逃。闻湘东王绎以兵围河东王誉,作书劝湘东息家门之愤,赴君父之难。湘东不听,反以兵逼纶,纶遂循入齐昌,尚思匡复,为西魏兵所攻,被杀。是纶非肆逆者。且帝既先防其为乱,加卫士防之矣,侯景反时,岂肯又加以征讨大都督之权,令其统诸军讨贼乎?此亦必《南史》好采异闻,而不究事之真伪也。至《武陵王纪传》,《梁书》谓侯景之乱,纪不赴援。《南史》则谓纪先遣世子圆照领兵三万,受湘东王绎节度,绎令且驻白帝,未许东下。及武帝凶问至,纪总戎将发,绎又使胡智监至蜀止之。是纪未尝不发兵也。而《梁书》所谓不发兵者,盖本元帝时国史。元帝既杀纪,欲著其逆迹而有是言,所谓欲加之罪其无辞乎。此事当以《南史》为正。
《王僧孺传》,《梁书》载其为南康王长史时,被典签中伤去职,奉辞王府一笺,凡千余字。案笺内有云:“去矣何生,高树芳烈”之语,既辞王府,何以独称何生,殊不可解。《南史》虽删此文,而谓僧孺将去,有友人何ぁ犹在王府,僧孺与ぁ书以见意,然后何生句始明,盖别何ぁ书,非辞王府笺也。此又可见《南史》详细处。至《任传》,《梁书》、《南史》俱谓出为新安太守,卒于官。而刘孝标《广绝交论》有云:“瞑目东粤,藐尔诸孤,流离大海之南,寄命瘴疠之地。”是则殁于粤,非殁于新安也,二书俱误。
南史于陈书无甚增删
《南史》于他书多所增删,独至陈书则甚少。今以两书比对,如《杜僧明》、《周文育》、《侯安都》、《侯》、《欧阳》、《吴明彻》、《黄法》、《于量》、《章昭达》、《程炅洗》等传,大概相同,但稍节其字句耳。其《陈书》所有而《南史》删之者,《周铁虎传》删马明战死之事,《任忠传》删后主幸臣沈客卿、施文庆弄权误国之事,《华皎传》删戴僧朔、曹庆、钱明、潘智虔、鲁闲、席慧略等附见之事,《傅纟宰传》删其《明道论》一篇,《沈ぁ传》删其请终养一疏、答诏一道,《江总传》删其《修心赋》一篇而已。其《陈书》所无而增之及《陈书》所略而详之者,如《萧摩诃传》,隋将贺若弼兵至建业,鲁广达力战,贺若弼与七总管兵八千人,各勒阵以待之。弼躬当广达,麾下死者二百七十余人,弼纵烟以自隐,窘而复振。陈人得人头,辄走献后主取赏。弼更趋孔范军,范败走,陈军遂溃。隋将擒萧摩诃送弼,弼以刀临颈,辞色不挠,乃释而礼之。又《陈慧纪传》,慧纪闻隋师攻建业,先遣吕肃据巫峡,以铁锁横江,四十八战,隋军死者五千余人,陈军尽取其鼻以邀赏。既而隋军获陈卒则纵遣之。别帅廖世庞诈降于隋,欲烧隋舰,风浪大起,火反烧陈船,陈军大败,慧纪尚率兵东下,隋晋王广遣使以慧纪子来谕降,又使降将樊毅等谕上流城戍悉解,慧纪不得已乃降。此《陈书》所略而详之者也。《任忠传》,忠降隋数年而死,隋文帝谓群臣曰:“平陈之初,我悔不杀任蛮奴。受人荣禄,兼当重寄,不能横尸,而云无所用力,与弘演纳肝,何其异也?”《傅纟宰传》,纟宰以直谏死,死后有蛇屈尾来上炅座,去而复来,百余日,时时有弹指声。《吴明彻传》,明彻为周所擒,封怀德郡公。《义阳王叔达传》,《陈书》止载其入隋为绛郡通守,《南史》并载其入唐为礼部尚书。此皆《陈书》所无,而《南史》增之者也。其余但删减行墨,而绝无添列事迹。盖李延寿修《南》、《北》二史阅十七年,至修《陈书》则已精力渐竭,故不能多为搜辑耳。
南史与陈书歧互处
《南史》于《陈书》虽无甚增删,然如《衡阳王传》,直书其为文帝所害;《始兴王伯茂传》,直书其为宣帝所害;《刘师知传》,直书其害梁敬帝之事,使奸恶不能藏匿,此最有功于《陈书》。(事俱见《陈书避讳》条内。)其他有与《陈书》岐互者,《长沙王叔坚传》,《陈书》谓后主待坚渐薄,坚不自安,乃为左道祈福,刻木作偶人,衣以道士服,昼夜醮之。有人上书告其事,后主令宣敕责之,坚曰:“非有他故,但欲求亲媚耳。”是左道厌魅,叔坚实有其事也。《南史》则云,后主阴令人造其厌魅之具,又令人告之,案验令实。是叔坚本无此事,而后主诬陷之耳。又江总《自序》,太建之末,权移群小,屡被摧黜,生平惟奉佛教,深悟苦空。《陈书》本传谓此序时人谓之实录,《南史》则谓此叙识者讥其言迹之乖。惟此二传,二书岐互。观于江总谄事后主,与《自序》不同,则亦当以《南史》为定也。
宋齐多荒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