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最好的公务员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6章 要做最好公务员,服务就要全心全意(2)

拆掉一间房子很容易,但拆除不满难;建设繁荣容易,但重树百姓的信任感难。安君英认为,动迁对于整个上海来说可能是微不足道的小变化,对于动迁的每个家庭却是天大的事情,关系到他们生存环境的巨大改变,所以她一直认为,动迁工作中,没有一件是小事。她时时告诫自己和同事:“搞动迁决不能满足于完成任务,而是要通过动迁把党和政府的关怀落到实处,不留下后遗症。”

在每一次制订动迁实施方案之前,她琢磨的总是如何最大限度地保障动迁户的利益。为了让每一家动迁户都能对政府满意,安君英费尽了心思。在每次制订拆迁方案前,她都要详细了解动迁基地上有多少下岗人员,多少残疾人,多少老人,多少特困户、低保户;她还特制了一户一表,详尽分析每家可能会出现的困难,在此基础上认真修订拆迁方案,有时会反复十五六次。

“强迁”是安君英最不愿动用的,即便是不得已走裁决程序,安君英依然要求工作人员在受理裁决申请时,再次耐心、细致地与动迁居民谈话,依法行政,有情操作,尽一切可能,使强制执行率降到最低程度。

有一次动迁工程中有一家很难缠的“钉子户”,安君英前前后后去他家十来次了,磨了多次嘴皮子都没有结果。这家的大儿子因打伤了工作人员被刑事拘留,无奈政府下了通知书同意对该户强制拆迁。

安君英刚刚出差回来,得知此事后,思虑良久:“强迁当然省事,但那会积累不满。如果一迁了之,只会加深积怨,加剧人民对政府的信任裂痕!”从来不将动迁只当拆除几间房子、作简单化处理的安君英反复自问:“工作是否还有没做好的地方?”她决定“再努力一次”。

星期六一大早,安君英赶往这户人家。听说老二病了,她特地请来医生,先帮其治病。坐在老二的床头,拉着他的手,安君英说:“论年龄,我可以做你大姐。听一回大姐的话,你有困难,能解决的我们尽最大可能解决,只要你有诚意。”

安君英不厌其烦地替他选择方案、分析利弊。原以为动迁组要来“借机算账”的老二和母亲终被感动,同意搬迁。在帮助安置好过渡房、请人帮忙搬场后,安君英亲自找街道、民政部门,帮助兄弟二人得到最低生活保障金,还特意派车将老大从拘留所接到新住处。哥哥终于洒泪写下字条:“政府的帮助很感谢,一切安排我很满意。”

有人问安君英:“你为何给自己加压?”安君英自有“动迁理论”:动迁中居民再无理的要求,也总有一定的合理成分;只有站在动迁居民的角度,顺着他们要求的合理部分去寻找工作的突破口,才有可能化解矛盾,为社会减少一份不安定因素。

周家桥动迁基地有一户居民一家四口,户主老施从外地返沪,妻子和两个孩子都患有精神病;家里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床上盖的是棉絮,平时坐的是啤酒周转箱。在街道办事处的照顾安排下,一家人除政府低保补贴外,还靠在屋外设摊卖啤酒为生。安君英挨家挨户地访问到施家。“离开了周家桥,人生地不熟,谁来帮我呀,真不如一把火把这家烧了……”面对施家的悲伤和绝望,安君英难过得想流泪。“假如他们是自己的兄弟姐妹,我该怎么办?”离开时,她已下定决心,帮助这户家庭。

她亲自为施家在北新泾找到了既适合精神病人居住,又能设摊做生意的房源:底层、两室一厅,并配有管道煤气。接着,安君英带头,发动党员一起募集钱物,打扫粉刷新房,并添置了家具、衣被、淋浴器等,还装好了煤气……当一家人被安君英接到这个气象一新的新房时,感激地拉住安君英的手久久不放。

就是怀着把动迁户当做亲人的信念,把动迁户的事当做自己的事的态度,安君英一一化解了动迁户对动迁工作的不理解、不合作,成了动迁户的贴心人。安君英用她的赤诚之心,用她32年的无私奉献,用她超凡的人格魅力感染了每一个动迁户,用实实在在的行动“让人民满意”。

“把简单的事做好就不简单,把平凡的事做好就不平凡”。现在有的基层一线干部整天寻思着如何作出丰功伟绩,让自己一举成名,以至于对鸡毛蒜皮小事都置之不理,长此以往就损害了人民群众的利益,疏远了与人民群众的距离。这些都是缺乏“小事”意识的表现。老百姓最反感那种“说得热闹,做得淡泊”的“作派”、“唱功比做功好”的“虚功”,他们最信奉的是你到底为老百姓干了什么,哪怕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这些小事可能小到一句亲切问候,小到一句温馨提示,甚至小到一个和蔼的笑脸就解开了群众的疑虑和心结,赢得了群众的信任和爱戴。

小事连全局,小事连民心。如果我们牢固树立这种“小事”意识,把每一件小事都像大事一样认真对待,把人民群众装在心里,从为民办小事做起,积少成多,聚沙成塔,我们将会在一点一滴中悄悄走进群众的心里,温暖百姓心窝,积累群众的信任,赢得群众的支持。

甘愿当“傻瓜”,雷锋精神放光芒

雷锋精神,是以雷锋的名字命名的,其核心和实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人民的事业无私奉献。

一个人的生命如何才能像一条小河一样永不干涸?持之以恒做好事!全心全意想着群众的人,不会刻意追求什么表扬和奖励,他们往往会自觉地把雷锋精神体现在一点一滴的行动中。

一滴水怎样才能融入大海

吴天祥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名字,他连续多年被评为全国学雷锋先进个人。在他身上雷锋精神得以淋漓尽致地展现。

有一次吴天祥的妻子买菜时听到两人在募捐点旁议论,一人劝捐道:“你要向吴天祥学习,他上次就捐了2000元。”另一人答:“吴天祥是个苕(傻瓜)。”

妻子回家告诉了他,可吴天祥在日记里写道: “我就是要当党和人民的傻瓜。陶行知先生有句话‘傻瓜种瓜,种出傻瓜。惟有傻瓜,救得中华’。”

无论职务如何升迁,吴天祥的衣食住行还是那样朴素,甚至“寒酸”。

吴天祥说:“不管别人怎么做,我只坚持一条:不左比,不右比,对照党章查自己。”他记得刚升任副区长的时候,有个群众在街上向他祝贺:“吴区长,恭喜你升官发财啊!”

吴天祥心里一惊,马上把全家人召集起来,约法三章:一、不搞特殊化,一切和老百姓一样;二、先人后己,生活向低标准看齐;三、家里任何人都不准收别人的东西,不准开后门。

在他那里,公私分明得近乎苛刻。有一次他妻子双腿肿胀,女儿建议用他的公车送妈妈去医院,可吴天祥还是推出了自己的自行车,他说:“小车是政府工作急用的,你妈妈看病是私事。党的干部为自己谋一份私,就欠百姓一份情,就给党抹一点黑。”

2008年4月,下岗工人周韶友为了创业卖掉了家里二十多平方米的住房,租住别人的私房,然而,他的生意完全做垮了。雪上加霜的是,经检查他患了肺癌晚期,医生给他下了结论:最多只能活三个月!私房业主得知他患了严重的疾病,将他们一家赶了出来。妻子没有城市户口、没有工作,还有个6岁的孩子……在这种情况下,吴天祥把他们接到自己家,让出四十多平方米的房子给他们住,掏钱送他们的孩子到幼儿园,还经过多方协调,帮他爱人解决了户口问题。周韶友逢人就说:“共产党好,志愿者好,老吴真是个大好人!”

在他面前,任何送礼者都会吃闭门羹。2003年7月,一个老乡从上海给吴天祥打来电话,要他帮忙将其产品在武汉打开销路,一个月给他5000元报酬。他当即回绝:“我只给繁荣市场经济出力,不给私人老板打工。”

许多受过他恩惠的“穷亲戚”也总想着报答。水果湖街居民袁师傅,为感谢吴天祥帮他儿子联系好了工作,给他送来1万元,并说,这事谁都不晓得。可吴天祥说:“党性晓得,党纪晓得,共产党人的正气晓得。”

有了雷锋精神,看到国家和百姓遭受损失就会有心痛的感觉,看到某些社会问题,就会有解决的冲动;有了雷锋精神,在工作中就不会处处等上级的指令,而会用主动、积极的态度来处理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难题;有了雷锋精神,我们就不会习惯性地推托责任,而是主动承担。

一滴水怎样才能融入大海?甘愿一生当傻瓜!甘愿当傻瓜的人不是傻子,而是一个处处顾全大局、识大体、为官从政心系民众、为民谋利、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老实人。这种老实人时时刻刻都把雷锋精神记心间。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个优秀的公务员应当更多奉献,谦让利益。奉献,当然意味着要牺牲时间、消耗精力、失去利益。凡事问回报、精算计、求索取,不是一个公务员应该干的事情。

所以,从我做起,以敢愿当“傻瓜”的心态从事一切工作!

一条小河怎样才能不干涸

毛泽东曾说过“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不做坏事”。足见持之以恒的可贵。换句话说,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养成做好事的习惯。当做好事成为习惯的时候,就是这个人由量变到质变的时候,就是这个人由平常境界达到了一个高尚境界。

沈在敏就是一个具有高尚境界的人。沈在敏是福建省清流县公安局一名普通科员民警,二十年的从警生涯,一直在清流县最偏远的长校、李家、邓家、灵地派出所工作,村民们都叫他百姓警察。他多次被评为三明市公安系统“十佳公仆”“省优秀人民警察”。

1997年4月,沈在敏调到邓家派出所工作,在下村工作中,了解到尤坊甲村民赵达道在采石建房时被石块砸伤造成下身瘫痪,全家重担全落在妻子肩上,家庭生活十分艰辛,老赵也变得意志消沉,性格孤癖。沈在敏利用工作之余主动与他攀谈,安慰他,鼓励他振作精神,战胜自我,临走前,悄悄放了100元钱在他床头。之后,每到尤坊甲村,沈在敏都会上门与他谈心,有困难主动帮助他。渐渐地,赵达道把沈在敏当成了亲兄弟看待,家中大事小事都与沈在敏商量,村里的人都羡慕地说老赵交了个警察兄弟。

2003年1月,老赵不幸得重疾即将过世,嘴中念叨着“叫在敏来、叫在敏来”。得知情况后,沈在敏当晚冒雨从派出所骑摩托车赶到尤坊甲村。老赵看到沈在敏来了,当时还想伸手示意,可手伸到一半就掉下来,之后再也没抬起来。沈在敏看到老赵安详闭上眼睛,嘴角还留有安慰的笑容。

在帮助老赵家人料理完后事后,沈在敏内心久久不能平静。老沈想自己只是一名普通民警,只做了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却能让群众把他当成最亲的人、最好的朋友,生前为自己牵肠挂肚,死后为自己祈福纳祥,真的很感动,很感慨,同时也更加坚定今后要走怎样的路。

沈在敏帮助过的人、抢救过的伤员,已经记不清有多少。每当身边出现需要帮助的人,他总会情不自禁地伸出手,拉他一把,扶他一手。也许,正是这些原因,老沈工作过地方的老百姓都很信任他,把他当成知心朋友,无论大事小事,难事易事,都喜欢找他出面解决。

2005年清明前夕,邓家乡、邓家村两族因祖坟与宅基地建设发生纠纷,引发群体性事件,双方都纠集了一帮人准备动粗。沈在敏获悉后,邀同村干部分别与两族的长者深入谈心,反复耐心地做疏导工作,终于使双方满意而退。“这么多人要打斗起来,后果不堪设想。”村治保主任邓世荣说,“幸好在敏及时调解,他办事公道,大伙都愿意听他的。”

20年,沈在敏仍旧还是一名基层的片警。他觉得这没什么不好,用他的话说就是:“能穿上这身警服,能得到群众的认可,我就很满足了。”他不认为自己越走越低,也没有感到有什么落差。干基层片警,离领导远了,但离群众近了,离现场近了。

沈在敏是公务员队伍中的雷锋:当别人都渴望成为一颗晶莹的钻石的时候,他甘愿做一块砖;当别人都希望自己成为大海的时候,他甘愿做小河里的一滴水。他不怕平凡,他只是不甘心平庸。即使是一滴水,它也要发出自己的作用来。

《淮南子》说,做一件令人愉快的好事不足以形成美德,但坚持做好事就能形成好的品德。全心全意想着群众的人,不会刻意追求什么表扬和奖励,他们往往自觉把雷锋精神体现在一点一滴的行动中,养成做好事的习惯,这种习惯是发自内心的习惯,敦促着他们“生命不息,奉献不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