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学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案例简介

案例[1-1] 天南海北话货币

许多东西都充当过货币的材料,从贝壳等实物到金银等贵金属,到纸币,以至目前出现的电子货币都被当做普遍接受的交换媒介。“在古代,据说曾以牲畜作为商业上的通用媒介。牲畜无疑是极不便的媒介,但我们却发现了,古代往往以牲畜头数作为交换的评价标准,亦即用牲畜交换各种物品。荷马曾说:迪奥米德的铠甲,仅值牛九头,而格罗卡斯的铠甲,却值100头牛。据说,阿比西尼亚以盐为商业变换的媒介;印度沿海某些地方,以某种贝壳为媒介;弗吉尼亚用烟草;纽芬兰用干鱼丁;我国西印度殖民地用砂糖;其他若干国家则用兽皮或鞣皮。据我所闻,直到今日,苏格兰还有个乡村,用铁钉作媒介,购买麦酒和面包。”(亚当·斯密,《国富论》第一篇 第四章 论货币的起源及其效用)从这段描述可以看出,牲畜、贝壳、烟草和铁钉等实物都曾充当过货币。

17世纪,在印度的许多地方,贝壳与“巴达姆”(badam,一种不能吃的波斯硬果)被民众广泛使用,与铜币争夺地盘。在印度和中国的许多地方,由于开采铜和铸造铜币的成本比开采白银和铸造银币,甚至比开采黄金和铸造金币的成本还要昂贵,因此当铜短缺时或铸币成本太高时,在最偏远的市场上,贝壳就取代了铜币。直到18世纪,贝壳作为货币在非洲的奴隶贸易中仍有很大的需求。同时,枪支、巴西烟草、亚麻布、法国白兰地和火药也被用于黑人奴隶交易。当时,购买一个奴隶的价格分别是100磅贝壳、12支枪、5包巴西烟草、25匹亚麻布、1桶(约40升)法国白兰地或15磅火药。与贝币同时使用的还有盐币。在中国明代,楚雄府就曾用人工加工好的盐块作为货币,一个盐块重2两。1936年,云南大学历史系教授方国瑜在倮黑山还见到以盐币交易的情况,这些盐币每块长宽1.5寸,厚4分,30块重1市斤。

现在,在南太平洋的雅普岛上人们仍然把石头作为货币,“二战”中的集中营和战后的德国及20世纪80年代的俄罗斯都曾把万宝路香烟作为货币。

(资料来源:豆丁网)

问题

有人说,黄金不是货币,而是货币的材料。你同意这种观点吗,为什么?那么货币又是什么?

简要提示

这种观点是有道理的。货币的形态是多种多样的,充当货币的材料应具有价值的稳定性、数量上的有限性、普遍接受性、供给富有弹性、分割性、易于保存与携带等特性。黄金是币材的一种,但并不是唯一的,所以不能说黄金就是货币,它只是货币形态演变过程中的一种形式。

货币是固定的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反映一定的社会生产关系。当一般等价物固定到金银上时就产生了货币,因而“金银天然不是货币,货币天然是金银”。关于货币定义的观点很多,如列宁认为货币是社会计算的工具,西方经济学中斯密认为货币是“选票”,马克思从货币职能角度给货币定义为价值尺度与流通手段的统一,有人从法律角度把货币定义为法律规定的具有无限制偿付能力的事物,IMF把货币定义为M0M1M2等。读者也可有自己的观点。

案例[1-2] 中国香港货币制度的变迁

20世纪70年代初,香港政府当局就提出建立国际金融中心的口号,并不遗余力地推进香港金融业的发展。港英当局调整了金融制度以利于有效、有序的市场竞争。一方面充分发挥自由市场经济的种种优势,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另一方面政府着意转换消极不干预经济的角色,加强对金融业发展的宏观调控,达到积极不干预经济政策的目的。货币制度的变化就是金融制度调整的一个重要内容。

香港的货币制度可以追溯到19世纪中叶。1842年英国发动第一次鸦片战争。次年英国政府与清朝政府签订不平等的《南京条约》割让香港给英国作为殖民地。由于英国的殖民统治和中国历史传统的共同影响,香港的货币制度具有独特之处。在香港没有垄断货币发行权的中央银行,港币的发行与货币供应量的控制是由两家商业银行和香港政府共同承担。自19世纪中叶至今,香港的货币制度经历了银本位制、英镑汇兑本位制、外汇汇兑本位制和联系汇率制度四个时期。其中,货币制度变化中的两个时期,即由英镑汇兑本位制到外汇汇兑本位制、由外汇汇兑本位制到联系汇率制度主要是在20世纪的六七十年代完成的。

英镑汇兑本位制在香港延续的时间最长。从1935年12月6日—1972年7月6日,除1941年12月25日—1945年9月23日之外,香港一直实行这种货币制度。一段时间内,英镑作为主要的国际支付手段和储存货币相当坚挺,这一货币本位制在香港实施较好。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世界经济形势的变化,世界货币制度进入以美元为中心的固定汇率制度时期。英镑和港币的固定联系遭受冲击。1949年和1967年英镑先后出现两次大幅度的贬值,英镑汇率波动影响港币的稳定,香港经济也因此受到严重的损失。1972年6月,英国又一次爆发国际支付危机,英国政府在6月23日宣布任由英镑浮动,英镑区成员只限于英国和爱尔兰,海外英镑区成员成为历史名词。随后,1972年7月6日,香港政府宣布港币与英镑脱钩与美元挂钩,当时港币的汇率是1美元=5.65港元,允许外汇市场汇率在这一汇率上下2.25%的幅度内波动。由于美元的不断贬值,港英当局于1974年11月取消港元与美元的固定联系,同时取消外汇管制,首次宣布港元自由浮动。在这一货币制度之下,作为纸币发行准备金的外汇基金不再只是由单一的英镑金融资产构成,还包括美元等多种外汇资产。这一时期的香港货币制度也可称为外汇本位制。这一货币制度直到1983年才被联系汇率制度所取代。

随着香港三家发钞银行地位的确立与新会计制度的运行,1983年10月17日,香港政府宣布港元与美元直接挂钩,联系汇率制正式生成。但直到1987年,联汇制的内容才逐步完善。联汇制最重要的特点是:联系汇率与市场汇率、固定汇率与浮动汇率并存。一方面,外汇基金通过对发钞银行的汇率控制,维持官方预定的17.8的汇率水平。在联汇制下,港元发行须由发钞行按照规定的7.8港元兑1美元的汇价,以百分之百的美元向外汇基金换取发钞负债证明书,挂牌银行向发钞行取得现钞也要以百分之百的美元进行兑换;回笼货币时,同样要分别以负债证明书和港元换回美元,这样便形成了一个固定汇率的银行同业港元买卖市场。另一方面,在外汇公开市场上,港元却是自由浮动的,无论是银行同业之间还是银行与公众之间的交易,汇率都是由市场供求来决定的,没有任何人为的干预。

(资料来源:根据中央财经大学网络教育学院网站资料整理)

问题

如何从香港货币制度的变迁过程理解货币制度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简要提示

所谓货币制度,是指一个国家法律规定的货币流通的结构和组织形式,简称币制。货币制度的选择对任何一个国家或者地区都是至关重要的,不恰当的货币体制会带来潜在的货币危机。

本案例中,香港的货币制度也经历了从银本位制到纸币本位制的变迁历程。香港目前实行的联系汇率制度是由其特殊的历史地位所形成的特有的货币制度。从本质上说,联系汇率是一种固定汇率制度,它的运作方式是利用银行同业现钞市场和公开外汇市场之间的竞争,促使市场汇率向官方汇率靠拢。一般情况下,联系汇率制可以依靠市场自身的力量使市场汇率趋近官方汇率,但在实际运作过程中尤其是在一些特殊情况下,港府仍需运用多种政策工具直接或间接维持该制度正常运作。

20多年来联系汇率的实施进程显示出其对香港经济发展具有不容抹煞的积极作用。一方面,迅速扭转港元贬值局面。20世纪80年代初,港府宣布实施联系汇率后,港元兑美元市场汇率迅速回升,不到一周便恢复至接近官方汇率的水平;另一方面,保持港元兑美元汇率的长期稳定,有利于宏观政策与对外经贸关系的协调。

这一案例也说明,事实上任何一种货币制度都是适应特定时期的经济环境的产物,一旦不再适应国际环境和经济的发展便会被新的货币制度所取代,香港的货币制度正是这样不断地建立和完善起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