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讲究字音:要听起来有味道
一般来说,中国人的名字是由两个字或三个字组成。我们的汉字,常常是一个字一个词或一个词根,每个字都有自己的声调和音韵,将几个汉字拼合在一起,就会产生整体音韵效果,如果我们将其中的某个或某几个字换掉之后,它的效果很可能会产生很大的变化。所以,我们会觉得有的人名字好听,有的人名字不好听。一个名字读起来感觉好不好,往往取决于它的音韵搭配是不是合理。人的名字有时候是写下来的,可更多的时候是被人叫的,所以一个名字起得好不好,最根本的一点就是念起来是不是顺口清晰,让人听起来是否顺耳、响亮、和谐。这就要求我们注意起名用字的整体音韵效果。要起一个字音讲究的名字,下面有一点建议可供作参考。
在此之前,我们首先来了解一下,声母、韵母究竟是什么。
声母和韵母都是中国汉语音韵学术语。一个汉字音节中包含了韵母和声母后面的成分,韵母处于声母之后。韵母至少要有一个元音,也可以有几个元音,或元音之后再加辅音。
普通话韵母共有三十九个,按结构可以分为单韵母、复韵母、鼻韵母;按开头元音发音口形可分为开口呼、齐齿呼、合口呼、撮口呼,简称“四呼”。
由一个元音构成的韵母叫做单韵母,又叫做单元音韵母。单元音韵母发音的特点是自始至终口形不变,舌位不移动。普通话中单元音韵母共有十个:a、o、e、ê、i、u、ü、-i(前)、-i(后)、er。
由两个或三个元音结合而成的韵母叫做复韵母。普通话共有十三个复韵母:ai、ei、ao、ou、ia、ie、ua、uo、üe、iao、iou、uai、uei。根据主要元音所处的位置,复韵母可分为前响复韵母,中响复韵母和后响复韵母。
由一个或两个元音后面带上鼻辅音构成的韵母叫做鼻韵母。鼻韵母共有十六个:an、ian、uan、üan、en、in、uen、ün、ang、iang、uang、eng、ing、ueng、ong、iong。
声母和韵母拼在一起发出的声音就是一个汉字的字音。
取名中声母的配合以及和韵母的配合所产生的语音效应直接影响着名字读音的好坏。专家认为:几个声母发音部位相同的字放在一起,读起来就有些费力;如果同时韵母也相同,费力程度就更深。“绕口令”就是根据这个道理编制出来的。比如:兰丽莲就比南乃兰好读些,詹占山就比孙存春好读些。像南乃兰、李尼莉、蔡纯宗、孙存春、俞玉竽、英莹映等这样的名字,读起来真有点像绕口令了。
读音响亮的字放在名字的末字上,那么,这个名字读起来就响亮动听。一个字读音是否响亮,关键在韵母。哪些韵母的字读音比较响亮呢?大致有以下两类:
首先是鼻韵母。根据韵腹(主要元音)和韵尾的不同,又可以把鼻韵母分成几个小类。现在我们把几类鼻韵母和以它们为韵母的人名常用字分列如下:
(1)前鼻音韵母
①an 安、凡、丹、潭、南、兰、占、山、善、然
ian 燕、年、连、莲、坚、建、健、前、先、仙
uan 端、观、宽、欢、焕、川、传、拴
üan 渊、原、源、元、园、娟、全、泉、权、宣
②en 恩、芬、奋、根、珍、贞、真、仁、森
in宾、斌、民、林、金、琴、芹、新、欣、信
uen 文、闻、伦、昆、坤、春、纯、存
ün 云、芸、运、蕴、军、均、群、勋
(2)后鼻音韵母
①ang 昂、邦、芒、方、芳、刚、章、昌、常、长
iang 良、梁、量、亮、江、强、香、湘、相、洋
uang 旺、望、光、匡、煌、庄、双、霜
②eng 鹏、孟、梦、风、逢、凤、登、衡
ing 英、平、萍、明、婷、宁、玲、晶、青、清
ueng 翁
ong 东、同、龙、红、洪、宏、中、忠、崇
iong 拥、涌、雍、永、勇、炯、琼、雄
以上第一类是前鼻音韵母,第二类是后鼻音韵母,二者相比,后者比前者更响亮。在1、2类内部,又各自分为两个小类,(1)中①类和(2)中①类韵母的主要元音为开口度最大的a,(1)中②类和(2)中②类韵母的主要元音为开口度较小的e和o,二者相比,前者比后者更响亮。这样看来,读音最响亮的要数(2)①类的那些字了。
而名字字音听起来是不是响亮、悦耳,起主要作用的是声调。旧体诗词读起来之所以显得抑扬顿挫,悦耳动听,一个突出的原因是因其声调的和谐,讲究平仄,我国古代的四声分别为阴、阳、上、入,其中阴、阳为平声,上声、入声为仄声。
现代汉字声调也有四声,分作阴平、阳平、上声、去声。而我国的姓氏从声调来分,也就这么四类。如阴平有王、高、安、曾等,阳平有陶、颜、杨、陈等,上声有吕、李、鲁等,去声有谢、贺、寇、赵等。因为姓氏声调不同,就要注意名字的声调的不同组合,使之具有错落有致的效果,千万不要太死板、僵硬。
例如:“汪”(wāng)是由“乌”(w)“盎”(ang)所拼写成的,取名时不宜为“汪闻微”(wāng wén wēi)三个字的声母相同,读起来很不顺口;“李语省”也犯了同样的毛病。如果将两个名字互换一个字,改成“李语清”或“李于省”,一下就显得动听得多了,相邻两字的声母尽量避免相同,读起来才上口。同样,韵母也要注意这个问题。
现代汉语不讲平仄,而是以四声论之。所谓四声的阴平、阳平、上声、去声,我们讲要注意声调效果,也就是指名字组合在读起来或听起来要有平仄交错的效果。
例如:上面“李语省”三个字全是上声,读起来很拗口,就不如“李语清”顺畅好听。“张书襄”都是平声,便不如“张叔向”好听。“纪仲宪”都是去声,倒不如“纪忠贤”好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