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
服务为本的国家治理
孔祥勇主编更新时间:2025-04-03 18:54:22
最新章节:封底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
当代中国的社会治理问题,涵盖社会转型中治理模式、治理结构和治理方式转变等方面。本书以社会治理为视角,以法治为核心,以建设服务型政府为目标,围绕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一主题,从实践探索、理论研究与决策参考三个方面,聚焦社会矛盾化解与管理模式创新,总结地方治理经验,荟萃理论前沿成果,为解决国家治理面临的热点、难点问题把脉诊断、建言献策。
上架时间:2018-05-01 00:00:00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已经获得合法授权,并进行制作发行
服务为本的国家治理最新章节
查看全部- 封底
- 参考文献
- 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信访制度的政策建议
- 信访制度立法的困境与对策
- 依法解决进京访难题的对策
- 信访立法的目标与进展
- 建立健全“六项制度”的建议
- 社会矛盾研究智库建设进展与建议
- 第三篇 决策参考
- 法治与共治:社会治理新模式
孔祥勇主编
主页
同类热门书
最新上架
- 会员
工作转换与农民工就业质量
本书利用中国城乡劳动力流动调查2008~2010年的数据,区分受雇就业与自营就业,重点考察农民工工作转换对其就业质量的影响,同时考察不同的工作转换模式对就业质量的影响差异,最后从职业流动和人力资本回报角度来诠释工作转换无法提升农民工就业质量的原因。研究发现,工作转换对农民工就业质量提升的作用非常有限,要真正提升农民工就业质量,需要改变农民工就业环境,使农民工实现稳定就业、适度流动。社科8.6万字 - 会员
社会学与中国社会巨变
曾被拿破仑称为“睡狮”的中国,在近几十年通过经济体制改革实现了巨大的社会变迁。人们在思考,这对于既有的世界政治经济体系来说,究竟意味着什么?中国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家?怎样认识中国社会和中国经验?本书主要探讨了两方面的内容:首先是社会学在中国的起源和发展,作者全面梳理了近代以来社会学传入中国之后,有影响力的代表性学者和著作,将学术思想发展与社会历史发展的线索统一起来;其次是用社会学的学科视角分析中社科23.2万字 牛津通识读本:未来(中文版)
人类始终被对未知的恐惧和对求知的好奇所驱使。我们渴望了解未来,无论未来是危险还是安全,是稀缺还是丰富。随着科学方法的提升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我们更有信心通过累积及解释过去的模式来预测和量化未来。珍妮弗·M.吉德利在书中探讨了一些我们☆急于知晓的问题:什么是“未来”?未来是尚未到来的时间?未来是乌托邦?未来有没有历史?未来只有一个,还是有很多可能性?她又接着追问:未来是真的可以预言,还是由我们的思想社科7.6万字- 会员
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分层与社会融入
改革开放以来,市场发展带来巨大变革,社会阶层结构发生巨大变化,国家政策不断适应、引导,城乡人口流动的社会政策和就业市场背景不断变化,农民工就业与社会融入以及他们的社会认知也在变化。新一代农民工与老一代农民工面对着怎样不同的就业、公共服务与流动境况?他们是否因此有着不同的社会认知评价?这些都是本书试图探讨与回答的问题。社科11.6万字 - 会员
中国贫困人群的社工服务:“大爱之行”项目研究
本书是“大爱之行--全国贫困人群社工服务及能力建设”项目的研究成果,理论与实践并重。书中研究团队基于对社工事业快速发展过程中暴露出的一些问题的反思,从多个方面进行了探索。实践编中的案例研究的内涵值得其他社工同行在开展研究及项目时借鉴及参考,而“大爱之行”项目实施所积累的经验也可为政府创新社会治理和职能转移提供重要的示范的参考。社科13.4万字 - 会员
习性:布尔迪厄实践理论路标
本书围绕法国理论家皮埃尔·布尔迪厄的重要概念“习性”,对其实践理论做了微观剖析。本书梳理了布氏“习性”概念中“结构化结构”和“结构性结构”的继承与创新,从心智、身体两个角度切入“习性”概念,指出习性与社会的结构性同源特点,总结习性作为心智系统的运作方式。通过讨论习性以身体各形态所承载的社会结构的外化,分析了现存社会中区隔的现实,并结合习性与场域、象征资本的关系,论证习性在布氏实践逻辑中的重要性,从社科15.9万字 - 会员
社会学刊(第2期)
《社会学刊》秉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原则,刊登国内外社会学及相关领域最新的理论与实证研究论文、研究述评、新书书评等。本书是第2期,其中专题研究部分基于上海社会研究,从不同的理论视角,针对社区参与、社会治理、社区老龄化、社区意识、城市地区文化遗产价值评估以及政府购买社区公共服务等问题进行了定性/定量分析;译介部分则介绍了目前社会学对城市社区研究的相关理解,或者是提出了一种针对社区问题的网络分析方社科14万字 - 会员
社会服务制度框架构建研究
中国政府创建社会服务的构想大致始于2010年,但当时社会服务的碎片化特征明显,远不能适应社会建设和改善民生的目标和要求。2018年底,党中央和国务院的战略部署为社会服务制度建设指明了方向。本书把社会服务的发展与公共政策分析相结合,将社会服务制度框架设立为基本社会服务制度设置、行政制度设置、供给制度设置和监督检查制度设置四大板块,从公共政策与公共治理的理论视角来分析如何创设社会服务制度。社科10.3万字 - 会员
超越“街角发言者”:表达权的边缘与中心
本书聚焦表达权的基本理论问题,特别是表达权“中心”以外的“边缘”。表达权的“中心”以“街角发言者”经典范式为代表。针对中心概念和元素,本书分别以“内与外”、“政与文”、“质与器”、“旧与新”和“本与变”为主题,考察公共对话外表达的逻辑和正当性基础、表达权的文化维度、媒介对表达权的影响、互联网等新技术对经典范式的挑战以及算法、人工智能对“言论”的突破和颠覆。通过研究“边缘”,本书希望探索表达权研究地社科13.6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