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会员
文学与美国的大学
《文学与美国的大学》是欧文·白璧德“新人文主义”奠基之作。书中首先厘清了长期以来众说纷纭的“人文主义”概念,第一次把它与极易混淆的“人道主义”概念区别开来,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两种不同精神对大学的不同要求:后者相应地分别体现为专门性大学(College)与综合性大学(University)。作者由此进而讨论了文学与大学的关系,大学博士学位获取制度中所存在的问题,合理的古典研究方法,古今视野的不同观照经部11.6万字2.4万人气 - 会员
北京大学创办史实考源(修订版)
《北京大学创办史实考源(修订版)》是为纪念北京大学百年校庆所著。作者以大量史实详细论证了北京大学的创办是晚清维新派与保守派多年斗争的结果,并回答了该大学创办初期引引深思的几个问题:慈禧太后在残酷镇压了戊戌变法后,为什么废除了几乎所有的变法措施,却单单保留了最具改革精神的京师大学堂?为什么该学堂有三个不同的建校章程,且均与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有关?为什么说北京大学是中国近代的第一所国立大学?经部20.8万字2.4万人气 - 会员
《尚书》周初八诰研究(增订本)
《尚书》是中国最早的历史文献汇编,战国末季盖已编订成本。初以《书》名,汉兴始称《尚书》,意即上古之书。由于孔子曾以《诗》、《书》教授生徒,《尚书》后来便成为儒家推崇备至的煌煌圣典,它既是帝王的政治和道德教科书,又是封建士大夫必读必遵的大经大法,在儒家“五经”中处于最尊的地位。今天,我们当然不必再对《尚书》旧时罩上的五彩衣顶礼膜拜,但它毕竟还是一部研究上古历史可资利用的重要古籍,值得我们倍加珍视。不经部22万字2.4万人气 - 会员
阅读经典:美国大学的人文教育
这是一本介绍作者在美国从事人文教育的书,以作者对人文教育理念的认识、日常授课的教学经历与体会、个人学术兴趣和问题意识为出发点,可谓经验之谈。本书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用一些教学实例来说明,人文教育的经典阅读——基于教师和学生自由精神和独立思考的经典阅读——有两个基本方面,一个是知识的,另一个是方法的。通过阅读索福克勒斯、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修昔底德、蒙田等大师的著作,培养学生思考、提问、讨论、表述的经部25.4万字2.3万人气 - 会员
三字经之中华文明
《三字经》是中国古代经典中的启蒙篇章,包含天文、地理、教育、道德、文化、历史、典籍及故事等诸多方面,蕴含了许多的人生哲理和先进思想,是学习中华经典文化必读的教材。原文三字一句,合辙押韵,朗朗上口。为了便于现代人正确理解原文意思,深刻把握经典内容,我们结合经典,结合实际,对《三字经》进行解读,帮助人们认识到《三字经》中所蕴含的传承了几千年的中华文明和中国历史。以史为鉴,让生活在21世纪的现代中国人能经部16万字2.3万人气 - 会员
高校科研经费政策解读与协作监管机制研究
本书主要对我国近十年来高校科研经费政策进行梳理,并紧紧围绕当前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和使用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深入分析科研经费在经费预算、科研设备购置、劳务费、科研绩效、科研报销、结余经费等方面问题存在的原因,在此基础上,结合国外对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经验介绍,提出科研经费管理的政策建议和流程优化。经部13.4万字2.3万人气 - 会员
老照片背后的清华故事
本书选择清华大学发展、校园文化、科研与社会服务、校史人物等事关学校历史的几个重要方面,点面结合,精选一组历史照片,以讲故事的叙事方式,让厚重的历史鲜活起来,并通过一个个具体的点,从不同侧面挖掘、弘扬清华优良的文化与精神。经部20.5万字2.3万人气 - 会员
星火闪耀时:"科技创新,星火燎原"清华大学学生创新人才培养计划十周年纪念文集
自2007年成立以来,“科技创新,星火燎原”清华大学学生创新人才培养计划(简称星火班)硕果累累,已经培养了共计505名学员,累计自主立项989项,发表学术论文183篇,星火学员中走出了21名清华大学特等奖学金得主,5位全国挑战杯特等奖得主。尽在2015-2016学年度,星火班学员就参加了高水平国际会议20人次,申请专利18项,发表论文37篇,各类竞赛获奖32人次。本书是对星火发展历程进行回顾,记录经部18万字2.3万人气 - 会员
传承积淀的金山学校文化
本书为金山区“名校长工作室”学院的专题成果集,成果集所呈现的形式是较为丰富的,有课题研究、调查报告、论文、案例等。学员们在学习中感悟,在感悟中积累,在积累中提升。“启智以明德,笃行以致远”,将培训中学到的先进教育理论与自身的教育实践有机结合起来,转化成促进学校发展的新理念,转化成优化学校管理的新思路,转化成提高教育质量的新办法,转化成打造学校文化的新举措,并努力践行"让课程改革更深入、让师生关系更经部12.2万字2.3万人气 - 会员
英国大学权力协调与制衡
《英国大学权力协调与制衡》内容简介:高等教育权力可分横向结构和纵向结构,高等教育权力的来源也具有自身的特质,而从组织过程和组织结构来看,大学具有权力组织的鲜明特征。《英国大学权力协调与制衡》分三个阶段对英国大学权力演变进行分析,对英国大学与政府、市场和社会的关系进行理论阐释。引入了传统的三角形理论、权力一目的理论、高等教育发展的三角模式理论,重点对英国大学与政府的权力关系进行了详尽阐述。分析了三类经部20.9万字2.2万人气 - 会员
学校变革与教育领导
《学校变革与教育领导》围绕学校可持续发展这一基本命题,比较系统地阐述了学校变革与教育领导的理论与实践,在此基础上,剖析了学校的变革过程,确立了“学校在变革中寻求发展”的基本理念,为学校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一个基本的路径。提供了丰富的实践案例,分析变革中领导力的要素及领导的操作要领,提出了新的课题与研究视野,对学校教育教学和管理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经部18.9万字2.2万人气 - 会员
我的科大十年(增订版)
香港科技大学是中国教育史上第一所百分之百由“海归派”华人留学生创办的大学。她在短短十年间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堪称中外教育史上的一大奇迹!本书是作者参与创建香港科大的历史记录。从创建科大的历史机遇、创建科大的理念,到科大十年的工作经历和心路历程,作者都在书中作了详细的记述。读者不仅可以从中了解到一所初创大学在短短十年间取得巨大成功的原因,了解到一大批教育精英为香港科大、为中国教育所做的杰出贡献经部17.4万字2.2万人气 - 会员
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思考:杭州师范大学的十年创新路
2006年开始,杭州师范大学开始探索面向现代服务业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确立了“需求导向、开放办学”的新理念;率先提出了变“学科逻辑”为“产业逻辑”、校企共建新学院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新思路;建立了以强化政产学研“四方协同”为特点的“招生、课程、实践、师资和评价”“五环联动”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新机制;探索了以“意识-能力-实训-实战”四层级进阶式“双创教育”为突破口的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提升新路径。本书计划从经部14.4万字2.2万人气 - 会员
理性“狂”言:教育之道
本书是席酉民教授的最新力作,也是其第一本专论教育管理的著作。作者以77级首批大学生的身份进入高等教育领域,一路走来,目睹了中国教育的高速发展。作者以一位管理学教授和教育部战略研究基地主任的角色,深深体会到我国现行教育体制、高教模式、管理架构、大学文化的弊端和潜在风险,试图以理论研究、政策建议、自我探索和管理实践起到一点点促进作用。本书收集了近年来席酉民教授所写的文章、为教育部和国家科教领导小组撰写经部21万字2.2万人气 - 会员
高等教育发展的代价研究
纵观高等教育发展史,代价是其发展进程中的普遍和必然现象,高等教育发展史是不断通过付出代价获得发展的历史。以往的高等教育研究尽管也关注到代价问题,但还没有从代价论视角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这无疑会影响到高等教育发展研究的整体性和高等教育发展代价问题的有效解决。本研究拟运用哲学、社会学、发展学、高等教育学的理论和方法对高等教育发展代价的内涵与原因、本质与分类、高等教育发展与代价的关系、合理付出高等教育代经部20.4万字2.2万人气 - 会员
唐宋《春秋》佚著研究
本书通过辑佚考证,获得大量唐宋《春秋》佚著佚说之新材料,并据此进行比较广泛深入的个案研究和综合考析,主要探讨了中晚唐之李瑾、陈岳,宋初三先生孙复、胡瑗、石介,庆历新经学重要参与者之李尧俞、孙觉、黎錞,伊洛学派之程颐及其门人刘绚、杨时,南宋之程门后学胡安国、王葆、程迥,以及浙东学派之项安世、薛季宣、吕祖谦等人之《春秋》佚著佚说。对作者和佚著本身的成书、体例、著录、流传、与相关著述和学派之关系,以及所经部17.5万字2.2万人气 - 会员
南菁书院与近世学术
在清末民初的经学研究中,“汉宋兼采”是一股不可回避的风潮,这股风潮流行于晚清,却并非是对乾嘉汉学的反动,而是乾嘉经学的进一步发展。清末江苏学政黄体芳于光绪八年在江阴建立南菁书院,高扬汉宋兼采旗帜。南菁书院的理念汇集并培育了众多经学大师,如黄以周、王先谦、张锡恭、曹元弼、唐文治等,他们的学术研究在古今、中西的碰撞之间促成了晚清经学的又一座高峰,也成为连接清代与近代学术的重要桥梁,可以看作对清代经学的经部41.6万字2.1万人气 - 会员
《中小学校长专业标准》解读
《中国中小学校长专业基本标准》由教育部人事司委托上海师范大学负责研制,该标准即将正式发布;此后,教育部人事司再次下文委托上海师范大学对《中国中小学校长专业基本标准》进行解读,为教育部即将组织开展中小学校长专业标准的试点工作做好准备。本书即为该解读的全部文本,将作为面向全国的教育行政管理干部和全体中小学校长的培训教材。经部40.4万字2.1万人气 - 会员
中国共产党创办新型高等教育的历史、理论与实践:中国人民大学80年办学经验总结
本书以代表性的著作回顾党创办新型高等教育的辉煌历程以及人民大学的办学经验。旨在历史梳理中以建校八十周年为新起点,坚持党的领导,传承红色基因,围绕解决好“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坚持立德树人,遵循教育规律,弘扬优良传统,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努力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繁荣发展,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经部30.3万字2.1万人气 - 会员
现代教育产学研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随着社会经济体制改革和发展,中国的高等教育也经历了从学习前苏联的高等教育模式,适应计划经济对人才培养的需求,专业过于细分,行业办学特色明显的阶段。本书共收集了北京印刷学院机电工程学院、印刷与包装工程学院和信息工程学院及教学管理部门、学生工作部门等教师和管理人员的论文30余篇,这些论文系统地总结了近几年来学校在教学改革和建设方面的经验与实践。经部12.4万字2.1万人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