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会员
《老子》直解
本书是作者多年来对道德经深入探究和领悟的结晶,不仅在文字的解析方面有独到之处,在道德经的含义上也有作者自己的理解和认识。道教4.8万字2.8万人气 - 会员
浙江道教史
浙江是道教大省。有学者断言:“写不出浙江道教史,就写不好中国道教史。”本书发掘了众多新史料,阐述了1800多年浙江道教的历史,展现了众多的道派、人物、宫观、事件、思想等,是迄今为止最为详实的以省为地域单位的地方道教史学术著作,值得道教学者、道教界人士等各类读者参阅。道教73万字2.8万人气 - 会员
道教儀經字詞校釋
本書以道教儀經字詞為研究對象,主要包括:考校儀經俗字訛字;考釋儀經疑難詞語;考辨儀經詞語源流演變,包括詞源溯求與義源梳理;考察儀經詞語構造特點與構成方式;描寫儀經部分詞彙類聚,初步揭示道教儀經詞彙特點。道教16.8万字2.6万人气 - 会员
岭南道教论稿
岭南道教历史悠久,底蕴厚重,资源丰富,富有特色,影响深远。岭南人无论是思想意识、伦理道德、情感信仰、民风习俗、饮食文化、思维方式、处世之道,还是文学艺术、科学技术、医学养生、政治经济等都打下道教深刻的烙印。岭南道教留下诸多宫观、道典和文物等,成为岭南社会一笔珍贵遗产。本书深入探讨了岭南道教的历史根源和文化特质,提出开发利用与保护岭南道教文化资源的策略,以期对岭南人的道教情结做出文化解读和科学揭示。道教18.1万字2.5万人气 - 会员
道教炼丹术与中外文化交流
本书主要勾勒了道教视角下炼丹术与中外文化交流的一些重要图景,涉及古代中国与印度、波斯、阿拉伯、东南亚等地区所发生的文化、科技和医药学等方面的相关交流情况。道教21.3万字2.5万人气 - 会员
华夏根柢百家津梁:卿希泰道教论集
作为获得四川大学人文社会科学杰出教授、国家“985工程”四川大学宗教与社会研究创新基地首席专家、四川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的卿希泰教授,是从教育部直属重点大学重点学科中遴选的享受院士待遇的文科杰出教授,这在中国人文学科领域是极其崇高的荣誉。卿希泰教授以他在道教学领域数十年的辛勤耕耘,和在国际宗教学界的极高声誉,堪称当代道教学研究的一代大家。本书选取卿先生《道教综论》《道教文化与现代社会生活》《道派史研道教20.5万字2.4万人气 - 会员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道教
本书主要对道教的创立与早期发展、最基本的教义、主要的经典与代表人物的思想作了研究,提示出道教不同于其他宗教的特征。对于我们理解自身的民族文化、民族心理和思维方式,大有裨益。道教21.3万字2.4万人气 - 会员
中国道教写本经藏
中国道教写本经藏的研究是道教文献研究在目录学、校勘学之后,于写本学中继续开拓的一个新领域。本书研究了中国古代道教写本经藏的历史发展阶段,道教写经人物,道教写经写本的载体、字体、行款、色彩、规格,以及社会功用和价值等,认为中国古代道教写经作为中国古籍写本的组成部分,经历了中国古籍写本历史发展的全过程,是一个从形式到内容都具有鲜明中国本土特色而又自成一体的写本文献群。道教15.9万字2.4万人气 - 会员
析经求真:陆修静与灵宝经关系新探
本书以《真文赤书》《人鸟五符》《玉京山步虚经》《诸天自然内音玉字》等四部经典为中心,考察东晋、南朝时期相关道教经典的内容和关系,通过经典思想的演进推测经典编纂的顺序和时期,进而分析陆修静改编《灵宝经》的动机和方式,对六朝时期道教的形成及道教的道派进行重新认识。本书提出了以下新的观点:第一,陆修静直接参与了《灵宝经目》所记载的《灵宝经》的编纂;第二,陆修静编纂《灵宝经》时使用的是“敷演”的手法;第三道教24.2万字2.2万人气 - 会员
信仰与教化:刘一明的信仰之道与教化之论
本书以教化为切入点,对乾嘉时期刘一明的道学思想进行研究。他的道学思想既具有因个人的特殊经历及师承关系而致的独特性,也具有因当时所处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诸因素影响而致的时代性。刘一明主张三教一家、性命双修;他师承“北宗”法脉,但在道教教理上又多对“南宗”有所吸收;其道学思想受《论语》影响,又对王阳明的思想有所融摄;虽称道法两用,实际重理轻法。刘一明的教化论是其道教信仰论的组成部分,二者紧密道教16.7万字2.2万人气